安检机 | X光安检机 |
新闻资讯
一头猪白养,急救车一响。住上一回院,一年活儿白干。这句话曾经是老百姓反映看病难、看病贵的心声。四十年沧桑巨变,全面医疗改革让处于“网底”农村医疗事业飞速发展,给龙江农民带来了稳稳的健康和幸福。
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这曾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医疗的真实写照。74岁的宋木英,赤脚”医生满村跑。回想起当年看病的场景,仍然记忆犹新。
中国全面医改正式启动,1984年。一批经验丰富的赤脚医生”转岗在村里开起了诊所。受时代大潮的感召,1993年大学毕业的王福宝,怀着为乡亲们看好病的一腔热情,回到和盛村,当上了一名乡村医生。
为他乡村小诊所添置了B超机、X光机、洗胃机,王福宝省吃俭用。甚至还有一台救护车,当时这在全省都是一件稀罕事儿。
专业的医生和诊疗设备都有了可是村民看病还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问题—没钱。
仅靠一个王福宝,解决农民看病难题。显然是不够的2003年,全国局部县市试点新农合医疗制度,协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这让宾县的曹文光一家,看到新的曙光。尿毒症,父亲的糖尿病、肺结核、胸腹水合并症,看病都可以报销了
让许多像曹文光一样的农村患者生命得以延续。目前,新农合制度、大病安全赔付包装设计政策、民政救助这三重救助保障。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在99%以上,人均筹资规范从2007年的50元提高到2017年的630元;政策性住院弥补比例提高到75.3%22种重特大疾病报销比例提高到70%农村居民大病安全理赔全面开展,二次弥补比例达到50%
黑龙江省启动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安全政策制度,2018年1月1日。居民看病不再受到城乡身份的限制。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也进一步减轻了农村贫困患者就医负担。
解决了农民“难看病”而2014年开始在黑龙江全面推行的分级诊疗制度,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又让农民们实现了看难病”木兰县人民医院,哈医大四院心内科、内分泌、神经科等多学科的专家们正在为一名疑难并发症患者现场会诊。
黑龙江省已经组建各类医联体397个,2014年以来。基本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0%以上。
国全民健康覆盖面持续扩大,改革开放40年来。医疗卫生支出占比从1978年的3%增长到2017年的6.2%民生为大,健康是福。黑龙江省近年来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巨大压力,民生投入不减,全省公共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由2012年的173.3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280.6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2.8%高出同期全省公共财政支出年均增幅5个百分点。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跨省异地就医费用逐步实现直接结算、多类抗癌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畴,一项项医改惠民新政,正编织起覆盖城乡、多层次衔接的医疗保证网。